中国北斗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!攻克100多项技术 实现三大突破!

在12月27日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,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宣布: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,于今日开始提供全球服务。


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由区域扩展为全球,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。


2018年是北斗系统建设任务最为繁重的一年:


据介绍,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、独立运行,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,可在全球范围,全天候、全天时,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、高可靠的定位、导航、授时服务。


北斗三号系统卫星总设计师林宝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,在研制北斗三号的时候确实遇到了很多难题,攻克了100多项相关技术。


林宝军重点介绍了三项突破:


第一项突破是在时频方面。我们突破了新型氢原子钟以及原子钟的无缝切换技术,可以说原子钟是导航卫星的“心脏”,这项技术也是决定整个导航精度的一个核心技术。这项突破使导航系统的时频精度提高了一个量级。另外,使原子钟可以连续无缝、不间断地工作,这使北斗系统运行的时候更稳定、连续、不间断,性能会更好。


第二项突破是星间链路技术。为了使北斗从区域走向全球,全球首创突破了Ka频段这种测量型的星间链路技术。这项技术使我们所有北斗卫星连成一个大网,每颗星之间可以“通话”,可以测距,一星通、星星通,使卫星定位的精度大幅度提高。另外,各个卫星的星载原子钟之间可以同步走,也就是提高了整个导航系统时间同步的精度。


第三项突破是在信号设计方面。设计了全新的信号体制,在高精度的信号生成、信号播发以及设备稳定度等方面也获得了突破。北斗三号系统在信号质量、精度以及稳定性方面,会给用户带来全新的感受。


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,北斗系统启动研制,按“三步走”发展战略,先有源后无源,先区域后全球,先后建成北斗一号、北斗二号、北斗三号系统,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。


2012年的今天,北斗系统面向亚太区域提供服务;6年后的今天,北斗系统面向全球开启服务。北斗系统建设,突破四大类百余项关键技术,确保亚太区域服务稳中有升,完成全球服务核心星座组网建设,实现我国航天能力整体跃升。


2018年是北斗系统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,也是建设任务最为繁重的一年。组网发射创造记录,系统运行确保稳定,国际合作亮点纷呈,应用推广成效显著:


一是高强密度组网形成全球服务能力,一年内完成10箭19星发射,创下世界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我国同一型号航天发射的新纪录。


二是高可靠运行保持亚太区域稳定服务,研制发射备份卫星,持续精化轨控策略,高稳运行地面系统,强化全球监测评估,确保系统平稳过渡,实现服务性能稳中有升。


三是高标准打造国际合作新亮点,成功主办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第十三届大会,习主席向大会致贺信,大会发布西安倡议,为大会确立新标杆、注入新动力;建成首个海外北斗/GNSS中心,签署中俄卫星导航合作政府间协定,务实推动北斗系统走出去。


四是高精度特色带动应用新突破,北斗芯片、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突破7000万片,性能价格比肩国际水平,北斗高精度产品出口90多个国家和地区,北斗地基增强技术和产品成体系输出海外。


包括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地,均可享受到北斗系统服务。


目前,北斗系统在轨卫星和地面系统工作稳定,经全球范围测试评估,系统性能满足预期,具备全球服务能力。今天,同步发布新的北斗系统公开服务性能规范(2.0版)。


北斗系统服务性能为:

系统服务区:全球;

定位精度:水平10米、高程10米(95%置信度);

测速精度:0.2米每秒(95%置信度);

授时精度:20纳秒(95%置信度);

系统服务可用性:优于95%。

其中,在亚太地区,定位精度水平5米、高程5米(95%置信度)。包括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世界各地,均可享受到北斗系统服务。


零重力实验室也将于2019年计划完成一箭多星发射,将灵鹊星座在智慧城市、减灾救灾、农林渔业等领域遥感应用逐步深入,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