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为给商业航天做好了标杆——唯有自主研发技术自主可控才是最终之路

昨天最引人关注新闻的是两封信,一封是华为公司总裁办致员工的一封信,而另一封则是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凌晨致信员工的一封信,后者更是一度升至微博热搜榜第四位。


究其原因,则是美国15日宣布,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公司及其70家附属公司列入出口管制“实体名单“,禁止美国企业向华为公司供应产品。有人以为这是华为的“噩梦”时,华为却早就未雨绸缪。


海思总裁在信件中提到:“多年前,还是云淡风轻的季节,公司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,预计有一天,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,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。为了这个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,数千海思儿女,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,为公司的生存打造“备胎”。数千个日夜中,我们星夜兼程,艰苦前行。华为的产品领域是如此广阔,所用技术与器件是如此多元,面对数以千计的科技难题,我们无数次失败过,困惑过,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。”


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说,一个具有远大抱负和具有有战略远见的企业,需要具备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,具备一种“从最坏处准备,向最好处努力”的底线思维,具备一种勇于攻坚克难、攀登险峰的英雄气概,具备一种坚忍不拔、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。归根到底,就是一种一往无前、势不可挡的追梦精神。企业如此,国家如此,人民如此。在一定意义上说,华为是一面镜子,也是一个标杆。


在风起云涌的商业航天道路上,我们相比海外十几年的发展历程,也不过仅是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。正因为未来属于太空时代,海内外不断进行着航天商业化的探索。想要成为下一个SpaceX,而核心关键环节就在政策、技术、市场、人才的结合。在这其中技术尤为关键。


这次华为的事件,给我们很好的警示。零重力实验室一直以来致力于微纳卫星核心组部件及整星的研发,所有核心技术均以自主研发、技术自主可控为实践方向,脱离对海外组部件的依赖,所有组部件实现全国产化,降低成本,加速技术迭代,从长远来看,这才是中国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发展的方向。